case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李俊梅刘文英等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

2025-03-13
浏览次数:33次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23)内01民终2633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李俊梅,女,1963年4月1日出生,汉族,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委托诉讼代理人:段继辉,内蒙古坤生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刘文英,女,1967年7月1日出生,汉族,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原审第三人:李建平,男,1962年3月15日出生,汉族,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上诉人李俊梅因与被上诉人刘文英、原审第三人李建平赠与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2022)内0105民初1191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23年5月9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李俊梅上诉请求:1.请求撤销原审判决,依法改判支持李俊梅全部诉讼请求或者发回一审法院重审;2.判令一、二审诉讼费用由刘文英全部承担。事实和理由:一、一审法院认定事实错误。一审法院关于“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李建平与刘文英之间存在赠予合同关系,以及李建平与刘文英存在不正当关系”的认定存在错误,李建平与刘文英确确实实存在不正当关系。首先,李俊梅在一审庭审中亲口承认过曾经与李建平为恋爱关系,要知道,该种不正当关系的延续本身具有隐蔽性,当事人必然将二人相关的各种证据予以销毁。其次,李俊梅提供的证据的证明能力远高于刘文英庭审中无证据支撑的陈述,根据高度盖然性的原则,也应认定双方存在不正当关系。二、一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一审法院在认定事实错误的基础上,不可能正确的适用法律,一审法院认为“李建平与李俊梅系夫妻关系,存在利害关系,其证据证明效力低”的论述先入为主的削弱了李俊梅证据的证明能力,更直接侵害到了李俊梅的救济权的行使,与法律规定相违背,一审中李俊梅的诉讼请求本身就是基于双方为夫妻关系才得以行使的,李建平的赠与行为是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侵害,是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综上所述,李俊梅认为,李建平在未经李俊梅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予刘文英,不但侵害了李俊梅的财产权,而且直接伤害到了李俊梅的感情,给李俊梅精神造成了不可弥补之损害,该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该赠与行为应属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刘文英辩称,同一审意见。

李建平述称没有意见。

李俊梅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1.请求确认李建平赠与刘文英财产的行为无效;2.判令刘文英返还李俊梅200000元;3.判令诉讼费用由刘文英全部承担。

一审法院认定事实:2021年5月10日、2021年5月11日、2021年5月16日、2021年5月17日,李建平分四次、每笔50000元共计向刘文英汇款200000元。李俊梅与李建平于1987年8月16日登记结婚。2020年11月26日,李建平向刘文英出具内容为“今欠到刘文英现金贰拾万元整”的欠条一张。庭审过程中,刘文英陈述该款项系因李建平多次从其手中拿走现金而出具。李俊梅提交的李建平的视频显示,李建平陈述年轻时其曾与刘文英谈过恋爱,2017年双方发生不正当关系,刘文英意外怀孕后做手术,2018年给过刘文英50000元现金作为补偿。大概2019年李建平提出分手,刘文英要求李建平给其出具200000元的欠条,争执后李建平给刘文英写了欠条。2021年4月份,李建平与刘文英发生争吵,刘文英提出分手要200000元,把欠条给李建平,要求一个月内付清,李建平在5月份分四笔汇给刘文英,欠条也没有还给李建平。刘文英总想把这件事情告诉李俊梅,后李俊梅知道此事。

一审法院认为,对于李俊梅主张李建平向刘文英赠与财产行为无效并返还200000元的诉讼请求,其仅提供2021年5月10日、11日、16日、17日李建平向刘文英支付200000元的转账记录和李建平的陈述视频,刘文英向法庭出示李建平向其出具的200000元的欠条并认为200000元系李建平向其偿还借款,且否认其与李建平存在不正当关系,庭审时,李建平未到庭进行陈述并接受双方以及法庭的询问,且其与李俊梅系夫妻关系,存在利害关系,其证据证明效力较低,李俊梅未就李建平与刘文英之间是否存在不正当关系以及系赠与合同关系充分举证,故法院认为,李俊梅提供的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李建平与刘文英之间存在赠与合同关系,以及李建平与刘文英存在不正当关系,其行为违背公序良俗,故对李俊梅的主张,法院不予支持。李建平经法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视为其放弃举证、质证、抗辩的权利,由此产生的不利法律后果,由其承担。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判决:驳回李俊梅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计2150元由李俊梅负担。

本院二审期间,当事人围绕上诉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本院对一审查明的相关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本案中,李俊梅主张李建平的赠与行为无效,其二审补充提交了李建平与刘文英之间的短信记录,经审查,在双方短信内容中,刘文英并未自认其与李建平存在不正当关系,亦未认可李建平存在赠与钱款的行为,结合李建平于转账之前向刘文英出具的欠条,该欠条明确载明李建平欠刘文英现金20万元,故李俊梅仅提举转账记录及短信记录,不足以证明案涉20万元为李建平赠与刘文英,李俊梅应当依法承担举证不能的相应法律后果。对于李建平自认行为,因李建平与李俊梅存在利害关系,故李建平的自认依法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李俊梅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4300元,由李俊梅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姜 怡

审 判 员  雅 茹

审 判 员  张玉婕

二〇二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法官助理  魏恩霖

书 记 员  薛 磊